深圳小说网 > 中国百年建筑简史 > 1、上海:外滩和南京路

1、上海:外滩和南京路

作者:张复合表时间:2oo6-o8-ๅ3o16:o9:oo

历史进入十九世纪后,封建主义的清王朝经历“康乾盛世”而日趋衰落;欧美资本主义各国却因工业革命而迅猛展。中西文化交流从明末清初开始,就不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;鸦片战争以后,则完全以侵略๓和被侵略的方แ式进行了。以184o年鸦片战争为标志,中国步入了半封建半殖民地的近代社ุ会,以此为开端的中国近代建筑的历史进程,也由此被动地在西方แ建筑文化的冲击、激与推动之下展开了。其间,一方面是中ณ国传统建筑文化的继续,一方面是西方外来建筑文化的传播,这两ä种建筑活动的互相作用(碰撞、交叉和融合),就构成了中国近代建筑史的主线。

作为一个ฐ出名的才女,林徽音有着文学和艺术上天生的聪明。婚后,她用自己的绘画才华,为ฦ学习西方建筑理论、研究中ณ国古典建筑的丈夫画草图,整理古建筑遗迹。梁思成著作中的插图,基本都是经由á林徽音的手绘出的。因为怕战争对所剩不多的中国古建筑的破坏,林徽音回国后,就陪同丈夫,一块到边远的内地农村,记录和绘制ๆ中国古建筑的图样。生活条件的恶劣和连日的奔波,使林徽音染上肺病。但梁思成无论怎样,也不愿放弃那些即将被毁的古建筑。

在那些怀念的日຅子,林徽音还继续表给徐志摩的情诗。她临终前,要求并第一次见到了张幼仪,却什么话也๣没说出。张幼仪却明白了,那是她对徐志摩的爱。

他是著名建筑教育家:中央大学建筑系,可以说,是我国创办的最早建筑系之一,抗战时期,曾搬迁到重庆沙平坝。当时,沙平坝还是郊区,他兼顾设计事务和教学,往来颠๲簸,风雨无阻,从不缺课。他用自己宽阔的知识面,循循善诱的教导着他的学生。如果用“桃李满天下”来形容他,那是一点都不为过的,新中国成立后,一批优秀的建筑师๲在祖๢国各地从事建筑设计、城市๦规划和管理工ื作,成为国家建设骨干,他们有的成为中国科学院的学部委员、有的成为国家建筑设计专家和著名教授,这不正是杨廷宝等一代宗师,对祖国作出的极大贡献么?

1911年,他以优异的成绩,考入了清华学堂(清华大学前๩身)留美预备部读书。到了191้3年,他读完全部规定课程,成为官派公费赴美学生,进入康奈尔大学。开始他是攻读电气专业,后又改学建筑。当然,在这时候,他接受的完全是西方学院派教育。5年的学习,毕业前后,他曾作为美国著名建筑师亨利R๐26;墨菲的助手,参加了金陵女子大学(今南京师范大学)和燕京大学(今北京大学)校舍的规划ฐ、设计,同时描绘整理了北京故宫大量建筑图案。

鉴于吕彦直对建造孙中山先生陵墓的杰出贡献,在他逝世后,南京国民政府通报全国,予以褒奖。第二年,陵园管理委员会,又为吕彦直先生塑立纪念碑。石碑上半部为吕彦直半身遗像(是由当时孙中ณ山大理石卧像的作者,捷克著名雕刻๑家高祺制作),下半部是于右任书写的碑文。石碑原安放于中山陵祭຅堂西南角的休息室内,但是,在后来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战争中不知去向,至今下落不明。

原有旧房基本拆除,新建筑多为三、四层的砖木结构,样式转以仿西方古典主义为主。汇中饭店新楼(19o6๔年)具文艺复兴特征,东方汇理银行(191้1年)、第二代英国总会(19๗11年)、亚细亚火油公司则仿古典主义样式。

3形成期:二十世纪二十年代。

外滩建筑格局基本形成,现代派的影响有所表现,但“洋风”建筑则达到顶峰。以公和洋行(paທ1mer&Turner)设计的第三代汇丰银行(1้923年)、海关大楼(1้925年)为标志;沙逊大厦(1้928๖年)则可看作从“洋风”到เ现代派的过渡性建筑。

南京路

南京路是从外滩开始,由东往西延伸的一条上海市区交通动脉。其前身称作“花园弄”,是南京路的东段;后来随着跑马场的西迁而逐渐延伸到泥城浜(现西藏中ณ路),1862年正式定名为南京路。

在初期,南京路两旁大多是二层中ณ式木结构房屋;随着外滩的展,外国人开始在南京路上沿街建房。此时的“洋风”样式的建筑比较简单,一般为二层砖木结构,临街做店面,后面做货房,楼上居住。福利公司(18๖48年)是较早ຉ出现在南京路上的三层砖木结构建筑。

由德和洋行(Lester,Johnson&morriss)设计、1896年建成的工部ຖ局市政厅,是南京路上最早ຉ的“洋风”行政办公建筑。

南京路上有名的“四大公司”中,建于1917年的先施公司(德和洋行设计,顾兰记营造厂承建)、建于1918年的永安公司(公和洋行设计,辛和记营造厂承建)基本上仿西方古典主义样式;进入二、三十年代,建于19๗26年的新新า公司(鸿达建筑师๲设计,联合建筑公司承建)就处理得较为简化,至于建于193๑3年的永安公司新楼ä和建于1934๒年的大新公司则明显地受到西方现代派的影响。